近日,憑借創新設計,交通規劃設計院從國內諸多設計名企手中,一舉拿下引江濟淮工程(安徽段)淠河總干渠渡槽設計項目,極大提升了我省橋梁綜合設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
淠河總干渠目前是合肥市區主要供水渠道之一,渡槽設計流量為150立方米每秒,最大水深需達到5.45m,僅渡槽中水的自重就相當于166個汽車車道的均布荷載大小,且遠期規劃為VI級航道,能通行100噸級船舶。而渡槽橋梁下的江淮運河航道等級為限制性Ⅱ級航道,能通行2000噸級貨船。
根據招標要求,在江淮分水嶺北側,淠河總干渠中水體和船舶需要上跨頂寬280m的江淮運河,且不能平面交叉,只能立體跨越。渡槽橋按100年大橋標準設計,而且橋上為城市飲用水,需要確保橋上供水在養護和檢修期間不斷流。因此,設計面臨著荷載集度大、水體荷載可變、渡槽結構的止水及防滲技術、渡槽結構的抗震性能及減隔震技術、檢修養護技術等技術難題。此類跨度、過水渡槽結構國內沒有先例,國外參考實例也非常少,僅德國的馬格德堡橋有所實踐,加上投標周期短,使得渡槽設計難度進一步加大。
針對這座具有顛覆傳統意義橋梁的設計,省交規院創新提出了橫向雙幅設計方案,就是可單幅檢修,單幅通水。同時,考慮橋下江淮運河通航尺度要求,渡槽橋梁主跨最小110m,最終推薦采用(68+110+68)m的三跨鋼結構桁架式梁拱組合體系渡槽。該結構體系為自平衡體系,不會產生外部水平推力。拱腳處梁高的增加,既符合力學受力原理,又為本橋型方案增添了景觀效果。
這一合理的渡槽設計方案和關鍵技術難點的處置措施等細節,立即獲得國內大師級評標專家的一致認可,最終確定交規院公司中標。